课题 |
用比例解决问题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
能力
目标 |
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
情感
目标 |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
重点 |
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
难点 |
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
教学过程 |
教 学 预 设 |
二 次 修 改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X| k | B| 1 . c |O |m |
|
创境激疑 |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
间.新 课 标 第 一 网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
|
合作探究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
题:
① 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
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
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 元。
=
8 =28×10
= 
=35
3、教学例6
(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
名回答)
(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3)学生独立解答。X K b 1.C om
(4)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