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
能力
目标 |
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 问题。 |
情感
目标 |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关系。 |
重点 |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
难点 |
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
教学过程 |
教 学 预 设 |
二 次 修 改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
|
创境激疑 |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板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
|
合作探究 |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w W w .X k b 1.c O m
(2)出示表格。
例1、一文具店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数量
/支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总价
/元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 |
问:你有什么发现? 新|课 |标| 第 |一| 网
(2) 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 用字母表示: =k
1) 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2)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2、教学例2、X k B 1 . c o m
(1) 出示课文例题情境图。 4 / 7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①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② 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 ③ 杯子底面积小的,水的高度比较高,杯子底面积大的,水的高度比较低。
(2)出示表格。(2)出示表格。
杯子底面积/km² |
10 |
15 |
20 |
25 |
30 |
… |
水的高度/cm |
30 |
20 |
15 |
10 |
5 |
… |
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底和底面积的乘积(水的体积)一定。 教师板书配合说明这一规律: 30×10=20×15=15×20=„„=300 http://w ww.xkb1 .com
(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反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 用字母表示:xy=k |
|
拓展应用 |
教材49页2题 |
|
总 结 |
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
|
作业布置 |
做一做 |
|
板书设计 |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例1、一文具店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数量
/支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总价
/元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 |
= = …=0.5 |
|
教学后记 |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 着重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了正比例知识后,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如何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正比例,在做题时,学生出错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在于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上。可是一旦教授了反比例的知识之后,学生开始混淆两者了!不知道是把两个量相“乘”还是相“除”! 新 课 标第 一 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