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
计划课时 |
|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
例1首先提出“小组同学讨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活动,互相启发,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
例2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回顾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同时让学生自己填写各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接下来的“做一做”,让学生运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可收巩固之效。新|课 |标| 第 |一| 网 |
教
学
目
标 |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线。
3.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并能正确利用直尺,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
教
学
重
难
点 |
理解不同图形的定义
掌握各种图形的性质和画法w W w .x K b 1.c o M |
教具
学具
准备 |
各种平面图形图片和实物 |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
含
教
法
设
计
、
学
法
指
导
? |
(1)这部分教材的四道例题,大多以问题和填空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预习。因此,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根据问题先行思考,或完成填空。
(2)教学例1时,可以先让学生按问题的顺序同桌或小组内相互说说,再集体交流。教师择要加以板书,将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第一个问题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比较、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比较:http://w ww.xkb1 .com
(3)教学例2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出的。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及学生活动设计 |
二次设计 |
复习回顾 |
我们学过哪些哪些平面图形? |
|
新知学习 |
1. 线。
(1) 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
① 画一画。
要求学生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新 课 标第 一 网
② 说一说,填一填。
|
端点个数 |
是否可以延长 |
是否可以度量长度 |
直线 |
|
|
|
射线 |
|
|
|
线段 |
|
|
|
(2) 复习垂线、平行线。
① 学生分别画一组垂线、平行线。
完成后,请学生介绍画垂线、平行线的方法。
② 说一说。
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 想一想。
A. 什么是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哪一条?
画图配合说明:新- 课-标- 第-一-网
B.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征?(处处相等)
画图配合说明:
C. 对垂线和平行线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2. 角:
(1) 复习角的意义。
① 画任意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 结合图形,说一说什么是角。
(2) 复习角的大小。
① 延长角的两边,角的大小是否变化?
画图配合说明:
② 比较大小。
图中∠1和∠2哪个角大,大多少?你用什么方法解决?
(3) 角的分类。
写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并说出它的度数或范围。
图略xKb 1.Com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锐角:小于90度
直角:等于90度
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平角:等于180度
周角:等于360度
(4) 画角。
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以下各角。
90度 45度 38度 125度
过程要求:
① 学生独立练习画角。
②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A. 利用三角尺画特殊角的方法。
利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X|k | B| 1 . c | O |m |
|
巩固提高 |
1、 练习十九第1、2题。
2、 直线、线段、射线、角、四边形和圆,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
|
小结 |
学习了本节课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
|
习题设计 |
练习十九1、2、新 课 标 第 一 网 |
板书设计 |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
名称 |
相同 |
不同 |
线段 |
直 |
两个断点,可测量 |
射线 |
直 |
一个端的,无限长 |
直线 |
直 |
没有端点无限长 |
|
教
学
反
思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