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logo
  主页 | 小学英语 | 小学数学 | 小学语文 | 小学其他 | 小学美术|小学科学|小学思品
按教材浏览: 北京版 北师大版 各版通用 沪教版 冀教版 鲁教版 其他版本 青岛版 苏教版 西师大版 新课标人教版 浙教版
最新资源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全册包
2024年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课堂练
2024年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全册
2024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全册
2024年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案+
相关分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当前位置:主页>小学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015-2016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详细

2015-2016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名称 2015-2016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类型 教学计划
学科 数学
大小 25 KB
格式 doc
年级 小学一年级
教材 苏教版
上传 admin 审核 admin
时间 2015-08-31 20:30
点击
评价 ☆☆☆☆☆
 
 
 
盐城小学
 
 
 
教学计划
 
 
2015 /  2016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科  目                   A
 
年级(班)                 A
 
任课老师                   A
 
 
 
 
 
 
 
 
 
2015年 8 月 30 日制订

一、情况分析:
    今年教学一(7)班和一(8)班,每个班级都是60几名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10. 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安排表(数学)


教学内容
教 学 要 求 重点、难点 教具
准备
单元 篇目
 
 
 
 
 
 
 
 
 
 
 
 
 
 
 
 
 
 
 
9.01
 
 
 
 
 
 
 
 
 
 
 
 
 
 
 
 
 
 
 
 
 
 
 
 
 
 
 
 
 
 
 
 
 
 
 
9.02
 
 
 
 
 
 
 
 
 
 
 
 
 
 
 
 
 
 
 
 
 
 
 
 
 
 
 
 
 
 
 
 
 
 
 
 
 
 
 
 
9.06

9.11 
 
 
 
 
 
 
 
 
 
 
 
 
 
 
 
 
 
 
 
 
 
 
 
 
 
 
 
 
 
 
 
 
 
 
 
 
 
 
 
 
 
 
 
9.14

9.30
 
 
 
 
 
 
 
 
 
 
 
 
 
 
 
 
 
 
 
 
 
 
 
 
 
 
 
 
 
 
 
 
 
 
 
 
 
 
 
 
10.8

10.9
 
 
 
 
 
 
 
 
 
 
 
 
 
 
 
 
 
 
 
 
 
 
 
 
 
 
 
 
 
 
 
 
 
 
 
 
 
 
 
10.12

10.23
 
 
 
 
 
 
 
 
 
 
 
 
 
 
 
 
 
 
 
 
 
 
 
 
 
 
 
 
 
 
 
 
 
 
 
 
 
 
 
 
 
 
10.26

11.20
 
 
 
 
 
 
 
 
 
 
 
 
 
 
 
 
 
 
 
 
 
 
 
 
 
 
 
 
 
 
 
 
 
 
 
 
 
 
 
 
 
11.23

12.4
 
 
 
 
 
 
 
 
 
 
 
 
 
 
 
 
 
 
 
 
 
 
 
 
 
 
 
 
 
 
 
 
 
 
 
 
 
 
 
 
12.7

12.31
 
 
 
 
 
 
 
 
 
 
 
 
 
 
 
 
 
 
 
 
 
 
 
 
 
 
 
 
 
 
 
 
 
 
 
 
 
 
 
 
 
 
1.4

1.8
 
 
 
 
 
 
 
 
 
 
 
 
 
 
 
 
 
 
 
 
 
1
 
 
 
 
 
 
 
 
 
 
 
 
 
 
 
 
 
 
 
 
 
 
 
 
 
 
 
 
 
 
 
 
 
 
 
1
 
 
 
 
 
 
 
 
 
 
 
 
 
 
 
 
 
 
 
 
 
 
 
 
 
 
 
 
 
2
 
 
 
 
 
 
 
 
 
 
 
 
 
 
 
 
 
 
 
 
 
 
 
2
 
 
 
 
 
 
 
 
 
 
 
 
 
 
 
 
 
 
 
 
 
 
 
 
 
 
 
 
 
 
 
 
3

6
 
 
 
 
 
 
 
 
 
 
 
 
 
 
 
 
 
 
 
 
 
 
 
 
 
 
 
 
 
 
 
 
 
 
 
 
 
 
 
 
7
 
 
 
 
 
 
 
 
 
 
 
 
 
 
 
 
 
 
 
 
 
 
 
 
 
 
 
 
 
 
 
 
 
 
 
 
 
 
 
 
 
 
 
8、9
 
 
 
 
 
 
 
 
 
 
 
 
 
 
 
 
 
 
 
 
 
 
 
 
 
 
 
 
 
 
 
 
 
 
 
 
 
 
 
 
 
 
9

13
 
 
 
 
 
 
 
 
 
 
 
 
 
 
 
 
 
 
 
 
 
 
 
 
 
 
 
 
 
 
 
 
 
 
 
 
 
 
 
 
 
 
 
 
14.15
 
 
 
 
 
 
 
 
 
 
 
 
 
 
 
 
 
 
 
 
 
 
 
 
 
 
 
 
 
 
 
 
 
 
 
 
 
 
 
16

19
 
 
 
 
 
 
 
 
 
 
 
 
 
 
 
 
 
 
 
 
 
 
 
 
 
 
 
 
 
 
 
 
 
 
 
 
 
 
 
 
 
 
 
20
 
 
 
 
 
 
 
 
 
 
 
 
 
 
 
 
 
 
 
 
 
 
 
 
 
 
 
 
 
 
 
 
 
 
 

 
 
 
 
 
 
 
 
 
 
 
 
 
 
 
 
 
 
 
 
 
 
 
 
 
 
 
 
 
 
 
 
 
 
 

 
 
 
 
 
 
 
 
 
 
 
 
 
 
 
 
 
 
 
 
 
 
 
 
 
 
 
 
 

 
 
 
 
 
 
 
 
 
 
 
 
 
 
 
 
 
 
 
 
 
 
 

 
 
 
 
 
 
 
 
 
 
 
 
 
 
 
 
 
 
 
 
 
 
 
 
 
 
 
 
 
 
 
 

 
 
 
 
 
 
 
 
 
 
 
 
 
 
 
 
 
 
 
 
 
 
 
 
 
 
 
 
 
 
 
 
 
 
 
 
 
 
 
 
 
 

 
 
 
 
 
 
 
 
 
 
 
 
 
 
 
 
 
 
 
 
 
 
 
 
 
 
 
 
 
 
 
 
 
 
 
 
 
 
 
 
 
 

 
 
 
 
 
 
 
 
 
 
 
 
 
 
 
 
 
 
 
 
 
 
 
 
 
 
 
 
 
 
 
 
 
 
 
 
 
 
 
 
 
 

 
 
 
 
 
 
 
 
 
 
 
 
 
 
 
 
 
 
 
 
 
 
 
 
 
 
 
 
 
 
 
 
 
 
 
 
 
 
 
 
 
 
 
 
 

 
 
 
 
 
 
 
 
 
 
 
 
 
 
 
 
 
 
 
 
 
 
 
 
 
 
 
 
 
 
 
 
 
 
 
 
 
 
 
 
 

 
 
 
 
 
 
 
 
 
 
 
 
 
 
 
 
 
 
 
 
 
 
 
 
 
 
 
 
 
 
 
 
 
 
 
 
 
 
 
 
 
 
 
 
 
十一
 
 
 
 
 
 
 
 
 
 
 
 
 
 
 
 
 
 
数一数
 
 
 
 
 
 
 
 
 
 
 
 
 
 
 
 
 
 
 
 
 
 
 
 
 
 
 
 
 
 
 
 
 
 
 
 
比一比
 
 
 
 
 
 
 
 
 
 
 
 
 
 
 
 
 
 
 
 
 
 
 
 
 
 
 
 
 
分一分
 
 
 
 
 
 
 
 
 
 
 
 
 
 
 
 
 
 
认位置
 
 
 
 
 
 
 
 
 
 
 
 
 
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图形
 
 
 
 
 
 
 
 
 
 
 
 
 
 
 
 
 
分与合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认识11-20各数
 
 
 
 
 
 
 
 
 
 
 
 
 
 
20







 
 
 
 
 
 
 
 
 
 
 
 
 
 
 
 
 
 
期末复习
 
 
 
 
 
 
 
 
 
 
 
 
 
 
 
 
 
 
 
 
1
 
 
 
 
 
 
 
 
 
 
 
 
 
 
 
 
 
 
 
 
   
 
 
 
 
 
 
 
 
 
 
 
 
 
 
2
 
 
 
 
 
 
 
 
 
 
 
 
 
 
 
 
 
 
 
 
 
 
 
 
 
 
 
 
 
1
 
 
 
 
 
 
 
 
 
 
 
 
 
 
 
 
 
 
 
 
 
 
2
 
 
 
 
 
 
 
 
 
 
 
 
 
 
 
 
 
 
 
 
 
 
 
 
 
 
 
 
 
 
 
 
 
15
 
 
 
 
 
 
 
 
 
 
 
 
 
 
 
 
 
 
 
 
 
 
 
 
 
 
 
 
 
 
 
 
 
 
 
 
 
 
 
 
 
 
2
 
 
 
 
 
 
 
 
 
 
 
 
 
 
 
 
 
 
 
 
 
 
 
 
 
 
 
 
 
 
 
 
 
 
 
 
 
 
 
 
 
 
10
 
 
 
 
 
 
 
 
 
 
 
 
 
 
 
 
 
 
 
 
 
 
 
 
 
 
 
 
 
 
 
 
 
 
 
 
 
 
 
 
 
 
 
 
25
 
 
 
 
 
 
 
 
 
 
 
 
 
 
 
 
 
 
 
 
 
 
 
 
 
 
 
 
 
 
 
 
 
 
 
 
 
 
 
 
 
 
 
 
7
 
 
 
 
 
 
 
 
 
 
 
 
 
 
 
 
 
 
 
 
 
 
 
 
 
 
 
 
 
 
 
 
 
 
 
 
 
 
 
 
20
 
 
 
 
 
 
 
 
 
 
 
 
 
 
 
 
 
 
 
 
 
 
 
 
 
 
 
 
 
 
 
 
 
 
 
 
 
 
 
 
 
 
 
 
 
5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从数的感受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和“多”“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和语言.
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
 
 
 
1、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和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1、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能从3、4、5各数的一种分发。
 
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1、使学生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计算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
 
 
 
1、使学生在操作与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的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3、重点知道“个位”和“十位” 提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了解20以内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口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数的组成、加与减等知识进行综合实际运用。
2、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
 
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
 
 
 
 
 
 
 
 
 
 
 
 
 
 
 
 
 
 
 
 
 
 
 
 
 
 
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的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道分清位置关系
 
 
 
 
 
 
 
 
 
 
 
 
1、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
2、认识几和第几的区别。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会这些形体的特征。
 
 
 
 
 
 
 
 
 
 
 
 
 
 
 
重点:通过合作、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各数的分与合。
难点: 通过探索自己得出分与合的式子。
 
 
 
 
 
 
 
 
 
 
 
 
 
 
 
 
 
 
 
 
 
 
 
 
 
 
 
重点:
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难点:
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重点: 会读、会写11——20各数。
 
难点:
是否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
 
 
 
 
 
 
 
 
 
 
 
 
 
 
 
 
 
 
 
 
 
 
 
 
 
重点: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正确进行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难点: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
复习巩固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
难点    
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黑板、小棒、教学光盘
 
 
 
 
 
 
 
 
 
 
 
 
 
 
 
 
 
 
 
 
 
 
 
 
 
 
 
 
 
 
 
 
光盘、小黑板、相关实物
 
 
 
 
 
 
 
 
 
 
 
 
 
 
 
 
 
 
 
 
 
 
 
 
 
 
 
 
 
 
 
光盘、小黑板、相关实物
 
 
 
 
 
 
 
 
 
 
 
 
光盘、小黑板、相关实物
 
 
 
 
 
 
 
 
 
 
 
 
 
 
 
 
 
 
 
 
 
 
 
 
 
 
 
 
 
 
 
光盘、挂图、卡片
 
 
 
 
 
 
 
 
 
 
 
 
 
 
 
 
 
 
 
 
 
 
 
 
 
 
 
 
 
 
 
 
 
 
 
 
 
光盘、实物、卡片
 
 
 
 
 
 
 
 
 
 
 
 
 
 
 
 
 
 
 
 
 
 
 
 
 
 
 
 
 
 
 
 
 
 
 
口算卡片,课件,小黑板
 
 
 
 
 
 
 
 
 
 
 
 
 
 
 
 
 
 
 
 
 
 
 
 
 
 
 
 
 
 
 
 
 
 
 
 
 
 
 
口算卡片,课件,小黑板
 
 
 
 
 
 
 
 
 
 
 
 
 
 
 
 
 
 
 
 
 
 
 
 
 
 
 
 
 
 
 
 
 
 
 
 
光盘,小黑板、小棒
 
 
 
 
 
 
 
 
 
 
 
 
 
 
 
 
 
 
 
 
 
 
 
 
 
 
 
 
 
 
 
 
 
 
 
 
 
口算卡片、光盘
 
 
 
 
 
 
 
 
 
 
 
 
 
 
 
 
 
 
 
 
 
 
 
 
 
 
 
 
 
 
 
 
 
 
 
 
 
 
 
小黑板,卡片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169737 帮助
本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不用注册!点击顶部的教材,可以浏览相应教材的最新资源.点击上面"进入下载地址列表"链接,进入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 ☉本站课件、试题、教案等免费下载。大多是rar压缩包,解压缩后是ppt、doc、swf、exe等
中“苏教版 小学一年级 2015-2016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5-2016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中“2015-2016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中“小学一年级 2015-2016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中“2015-2016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上一篇:2015.8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下一篇:2015年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收藏]   [推荐给好友]   [挑错]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2005-2012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