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内容 |
教学目标 |
重点难点 |
训练要点 |
知识易错(混)点 |
延伸点 |
德育渗透要点 |
拟采用教学方法 |
设备(设施)等 |
第一单元
(准备课)
|
1、 通过几个数数,初步了解数数的情况,学会数数的方法。
2、 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 通过操作,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
1、 掌握数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指导数数。
2、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
1、掌握数数的方法
2、初步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X|k |B | 1 . c|O |m |
1、不能有序地进行数数。
2、不能熟练地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去比较物体的多少。 |
数字歌 |
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
实践操作法 |
多媒体课件 |
第二单元
(位置) |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
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对性。 |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对性 |
正确辨别“左”“右“及其相对性xK b 1. Com |
数学常识“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实际体验法 |
多媒体课件 |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
1、 认、读、写1——5各数,认识“>” “ <”和“=”,用“>”“<”和“=”正确比较1——5各数的大小。
2、 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
3、 5以内数的组成。
4、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用减法计算。根据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5、 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6、 0加几,仍等于几;0减几,仍等于几;0加0等于0,0减0等于0;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结果还是0。 |
1、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2、认识符号“>” “ <”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会区分“几个”和“第几”。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4、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的市场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5、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
1、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2、认识符号“>” “ <”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会区分“几个”和“第几”。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4、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的市场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5、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正确地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
1、“>” 和<”
记住比较大小的时候开口对准大数。
2、“几个”和“第几”含义的混淆。 |
加号的来历
“0“的来源 |
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
比较法
直观演示 |
多媒体课件 |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
1、 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
1、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2、 初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
1、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2、 初步建立图形之间的关系。 |
圆柱的判断。 |
趣味知识:聪明的小猴 |
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
观察法
动手操作 |
多媒体课件 |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
1、 能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正确地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的位置。
2、 掌握6---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 进一步认识“>” “ <”和“=”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 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5、 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 会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
1、 正确书写6—10,掌握6——10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迅速的口算,培养数感。
3、 使学生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列式计算。
4、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6——10的组成。
5、 进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6、 使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7、 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X|k |B | 1 . c|O |m |
1、 正确书写6—10,掌握6——10的计算方法。
2、 能正确、迅速的口算,培养数感。
3、 使学生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列式计算。
4、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6——10的组成。
5、 进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6、 使学生掌握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7、 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
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X|k |B | 1 . c|O |m |
趣味知识:跷跷板上的数学 |
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
比较法
直观演示 |
多媒体课件
数字卡片
投影 |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
1、 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 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w W w .x K b 1.c o M |
1、 正确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2、 掌握数的组成及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正确书写11——20各数。
4、 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5、 熟练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
1、 正确数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
2、 掌握数的组成及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 正确书写11——20各数。
4、 熟练地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5、 熟练解决两数中间间隔问题。
|
1、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
趣味知识:奇妙的数字“2” |
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演示法
讨论法 |
多媒体课件 |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
1、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 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
1、 使学生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2、 使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是将的良好生活习惯。 |
1、 使学生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2、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是将的良好生活习惯。 |
区分时针和分针 |
钟表的由来 |
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 |
观察法
动手操作 |
多媒体课件
实物钟
电子表
视频投影
|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1、 在理解?理的基础上,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 通过学习数学,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X|k | B| 1 . c |O |m |
1、 正确计算9加几。
2、 理解“凑十法”。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3、 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6、 能够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
1、 正确计算9加几。
2、 理解“凑十法”。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3、 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对同一个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能够利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
1、数位对齐
2、进位的方法及熟练掌握。xK b 1. Com |
趣味知识:聪明的高斯 |
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激发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喜悦。 |
实际操作法
演示法 |
多媒体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