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
教时 |
1 |
日期 |
月 日 |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能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学生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
重点
与
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难点: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
教 学 过 程 |
活动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常规性积累复习化简比 |
出示题目
0.25:4 2/3:1/4 39:51 |
独立练习,同桌互批。
回忆比的基本性质。 |
追问: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
指名说说。 |
活动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
问题1:情境演示:呈现例1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境。
1、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 |
指名口答
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
活动二:
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
1、认识图形的放大
分析题意:
出示例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图1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
图2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问题1: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2、认识图形的缩小。
提出要求
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
学生例1中两幅图片观察、分析比较长的变化、宽的变化。
学生先讨论,并结合画图尝试。
学生练习,在小组里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
指名学生说说,
预设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第二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
根据学生的回答, 小结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追问:我们能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那能否把一个图形按一定比缩小呢?
指名学生说说。
|
活动三:
根据放大、缩小的关系画图 |
1、出示例2
问题1、如果要把第一幅图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
问题2、再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问题3:提问: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发现?
2、探索规律: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3、完成“试一试”。
|
学生读题。
同桌说一说“按3:1放大”的含义。
画图,同桌互说是怎样互查是怎样画的。
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示各自画的图形,并交流思考的方法。
理解2:1的含义,再画图。
同桌相互说说画法。
测量斜边的长度,思考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
并联呈现学生的不同资源,特别针对画走形了的错误资源进行重点辨析。
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把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
呈现学生的资源,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把三角形按2:1放大后,放大后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都是原来的2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