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整理和复习 |
计划课时 |
2-8 |
主备人 |
|
复备人 |
|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知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注意知道学生课后继续进行适量的相关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
学
目
标 |
1、复习本单元知识。X| k | B| 1 . c |O |m
2、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本单元知识。 |
教学
重难
点 |
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
教具
学具
准备 |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与练习题。
学生准备:练习本。新 课 标 第 一 网 |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练习,对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新|课 |标| 第 |一| 网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及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认识图形。
二、课堂练习。
三、布置课堂作业
|
1、认识图形:课本第29页第1题。
2、列表整理本单元知识。
|
圆柱 |
圆锥 |
底面半径 |
r |
r |
高 |
h |
h |
底面个数 |
|
|
侧面展开图 |
|
|
体积公式 |
|
|
表面积公式 |
|
|
在黑板上画出该表格,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填出此表,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填。
根据板演情况进行评价、订正、及时纠正错误。
1、填表:课本第29页第2题。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 (1)再次强调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在黑板上画出该表格,指名板演计算、填充表格,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2) 巡视课堂,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2)根据板演和巡视课堂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强调提高计算能力,并能熟练、灵活的运用公式。
(4) 2、设置水壶情景,应用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课本第29页第3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5) (1)小明的水壶是什么形状的?
(6) (2)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高是多少?
(7) (3)要计算用多少布料,实际是要求什么呢?
(8) (4)这个表面积由哪几部分组成?有几个底面积?
(9) (5)让学生练习,指名说出答案,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新|课 |标| 第 |一| 网
(10) 3、综合应用:课本第30页第5题。
教师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个题目有点复杂,但是我们把题目分解开也就不复杂了。
(1)首先我们观察,铺在公路上的沙是什么形状的呢?
(2)这个长方体,我们已知的有哪些呢?它的长、宽、高已知吗?其宽为多少?高为多少?
(3)我们要求的就是该长方体的长。长方体的体积和圆锥形沙堆体积相等吗?
(4)指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提醒统一单位;根据板演情况进行评价。
布置课堂作业:课本第30页第2、‘3、6题。
巡视课堂,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11)
(12)
|
2、 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3、 2、认真听讲,积极争取板演机会。
4、 在练习本上记录该表,先自己试填,然后集体订正。
1、 1、认真练习,继续学习本单元学习的计算公式。
2、 (1)积极争取板演机会,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认真计算、填写表格。
(2)认真听讲,检查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2、认真听讲,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是圆柱形的。
(2)底面积半径是5厘米,高是20厘米。
(3)实际是要求表面积。
(4)只要求一个底面积和侧面积的和。
(5)练习、评价,明确:需要250平方厘米的布料,能装0.5升的水。
3、积极思考,学会灵活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是长方体形状的。
(2)宽为10米,高为2厘米。
(3)相等。可以先求出沙堆的体积,然后利用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长方体的长度。
(4)认真练习。
答案:能铺117.75米长。
认真做课堂作业,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w W w .x K b 1.c o M |
|
作
业
设
计
?
可
附
页
? |
课本30页练习五的2、3、6题 |
板
书
设
计 |
整理和复习
|
圆柱 |
圆锥 |
底面半径 |
r |
r |
高 |
h |
h |
底面个数 |
|
|
侧面展开图 |
|
|
体积公式 |
|
|
表面积公式X k B 1 . c o m |
|
|
|
教
学
反
思
或
案
例
分
析 |
|
检查意见 |
|
检查人 |
|
时 间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