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比例尺的认识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
能力
目标 |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
情感
目标 |
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
重点 |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
难点 |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
教学过程 |
教 学 预 设 |
二 次 修 改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X| k | B| 1 . c |O |m |
|
创境激疑 |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w W w .x K b 1.c o M |
|
合作探究 |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w W w .x K b 1.c o M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
|
拓展应用 |
教材56页1、2题 |
|
总 结 |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
|
作业布置 |
教材56页3、4题 |
|
板书设计 |
比例尺的意义
例1、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答:(略) |
|
教学后记 |
在引入阶段,我直接从学材入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切入,板书课题。随即让学生寻找图上的比例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写比例尺,接着出示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同时又考查学生学习关注点,便于下一步教师的整理。
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地借助学生的讲解来解决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