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知图片的放大与缩小。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
1、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很小,需要把它放大才能看清;而有些物体确很大,需要把它缩小才能很好地表示出来。出示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感知“形状不变”。
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把物体缩小?(课件出示课本56页的四幅图):
提问:从四幅图中发现什么 ?(哪幅图是把物体放大?哪幅图把物体缩小?)
板书: 形状相似、大小变化。
教学例4。
1、放大的规律。
(1)、要求: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课件出示方格图形。)
(2)、从图中你获得什么信息?
(3)、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这时我们就说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放大 )
3、观察发现
画出三个图形后请大家来观察一下,放大前后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有哪些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图形按照一定的比扩大后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和原来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相似。
4、缩小的规律。
刚才的三个图形是扩大,那缩小是不是也有同样的规律,请同学们把刚刚画出的三个图形都按照1比3进行缩小
(1)、如果把放大后的三个图形的各边按1∶3缩小,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学们猜想一下。
师:按1∶3缩小也就是怎样缩小呢?
3、小结。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57和58页,认真看看;
(1)、例题中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的大小发生什么变化?缩小后的图形与它之前的图形的大小发生什么变化?
(2)、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就是相似图形。
1、P58:做一做
2、P61 第2题
4、练习九第一题、第二题。
请同学们用一分钟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哪些知识我们要把它牢牢记住?
新| 课 |标|第 | 一| 网 |
小组讨论,同桌交流
学生动手画出三个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出三个图形;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怎样放大三角形。(放大三角形我们只要放大它的底和高就可以了)
w W w .X k b 1.c O m
(1)、图形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但图形的边长,周长和面积都发生了变化
(2)、图形的形状没有变化,比值没有变化,大小发生了变化。
师:面积是怎么变的?(图形的边扩大到原来的n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n2倍。)
(3)、初步理解相似。
X k B 1 . c o m
小组交流后汇报:1:3也就是把图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1/3倍)。你们会画出缩小后的图形吗?老师巡视指导。
2)、学生动手画出三个图形。
完成课本P58页.1:3缩小图。老师巡视指导.
(3)、观察;缩小前后的图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跟图形放大后的相反)
|
本节课,在活动前,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确定要画的物体是放大.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探索,体会图形的相似,感觉数对的两个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所形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才像.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通过图形的放缩,感受图形的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