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去感受伟大人物的伟大历程。
二、新课讲授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教师展示孙中山的照片和简介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以“中山”名世。少年时喜听太平天国故事,称洪秀全是“反清英雄第一人”自命为洪秀全第二。
|
|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①孙中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有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②孙中山早年的救国主张有何(政治主张)有何转变?
学生回答:①弃医从政;原因:民族危机的刺激、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国外生活求学经历。②从改良主义转向革命共和。
3.教师讲述:孙中山走向革命道路后,积极活动,并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这个革命团体的宗旨是什么?革命纲领是什么?
学生回答:革命宗旨是“振兴中华”,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新| 课 | 标|第 |一| 网
4.教师讲述:为实现“振兴中华”的革命宗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并于1895年,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后因泄密,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流亡海外。
三民主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辛丑条约》后,出现了哪些资产阶级革命著作和革命团体?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
著作 |
革命团体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华兴会
光复会 |
邹容《革命军》 |
陈天华《猛回头》、《警示钟》 |
影响:使得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革命力量逐渐壮大。
2.教师讲述: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孙中山的主张逐渐得到其他人革命党人的认同,同时,各式各样的革命团体的出现,让孙中山认识到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必要性。这样全新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成立了。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列表总结中国同盟会的基本情况。
时间 |
1905年8月 |
构成 |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
政治
纲领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领导 |
孙中山为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
刊物 |
《民报》 |
性质 |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4.教师提问: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兴中会的政治纲领有哪些进步性?
学生回答: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凸出了要建立一个民国政府,同时还强调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5.教师讲述: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极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6.教师提问:阅读教材,指出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什么?各有什么内涵?
学生回答: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教师总结:三民主义的内涵
内容 |
民族主义 |
民权主义 |
民生主义 |
对应内容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创立民国 |
平均地权 |
思想内涵 |
推翻清王朝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核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
地位 |
前提 |
核心 |
发展补充 |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二:武昌起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新- 课-标 -
第 -一-网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

4.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学生回答:略
7.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新- 课-标 -
第 -一-网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新- 课-标 -
第 -一-网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为此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提问: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回答:1912年2月12日。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3.教师讲述:清帝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提问: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教师提问:袁世凯会答应这些条件吗?他又是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不会。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X|k | B| 1 . c|O |m
教师提问: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不敢同袁世凯进行抗争。
4.教师强调:1912年4月,孙中山正是解除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教师强调: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目的就是为了以法律的手段约束即将出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维护民主革命成果。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国家主权 |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
国民权利 |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
立法权 |
参议院行驶立法权 |
行政权 |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
司法权 |
司法独立 |
3.请同学们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组讨论它所具有的进步性?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
①它反映了革命党人以法律为武器对付袁世凯、维护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具有现实针对性。体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宪政意识。
②它不仅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而且第一次用法律方式赋予了国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遭到彻底否定,“平等”、“自由”的民主口号得到肯定与确认。
③作为资产阶级制定颁布的最重要的法律文献,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宪政运动及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教师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三、课堂总结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创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始了中国的新纪元。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对内、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仍将负重前行X|k | B| 1 . 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