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
教学时间 |
|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
教学
重难点 |
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
课前准备 |
小正方体若干个 |
教法学法 |
合作法、讨论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第一次备课 |
动态修改 |
复
习
导
入 |
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小明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
2、小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两个物体,怎样才能比较大小呢?3、小明家买了饮水机和微波炉,谁的体积大呢?还能分割吗?怎么办?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 |
(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分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再比较,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
自
主
探
究
概
括
公
式 |
1、学生猜想X k B 1 . c o m
一个物体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大胆猜测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动手实践操作
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课件出示记录表。(课本29页)
(1)提出小组合作要求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X| k | B| 1 . c |O |m
(2)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把4个正方体摆成1排,每排4个,摆1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厘米。
3、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1)体积怎么求?我们一起来观察黑板上这几组数字。想一想,长、宽、高的数字与体积的数字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把计算结果与记录表中的体积进行比较,发现长×宽×高的乘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3)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a×b×h=abh
板书:V=a×b×h= abh,学生齐读公式。
4、迁移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新 课 标第 一 网
学生: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长宽高也就是正方体的棱长。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师板书: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教师说明用字母表示V=a×a×a = a3
说明:a3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表示3个a相乘。
学生齐读公式。
5、教学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么求呢? |
|
练习 |
1、出示课本30页的例一:生独自完成,集体订正。
2、课本31页做一做。 |
|
总结 |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
|
作业布置 |
|
|
板书设计 |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 abh V=a×a×a = a3
V=S×h= S h V=S×h =S h
例1. V=abh V= a3
=7×3×4 =6×6×6
=84cm3 =216dm3 |
课后反思 |
xKb 1.Com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