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
课 题 |
教学目的要求 |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措施及教学方法 |
教学时间安排 |
课时 |
周次 |
时间 |
第
一
单
元 |
长方体和正方体 |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 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
(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
一、观察、整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二、展、折,想象——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三、分解,组合——有意义地建构表面积的知识。
四、实验、领悟——初步建立体积概念。
五、认识,应用——初步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六、操作,发现——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七、计算,迁移——理解体积单位的进率。
八、拼拼,想想——体验表面积的变化。 |
12 |
1-3 |
9月 |
第
二
单
元 |
分数乘法 |
1 使学生体会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计算方法并 能正确计算。
2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
(1)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式题,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乘法计算方法。 |
一、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
二、注重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三、注意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数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 |
9 |
3-4 |
9月
-
10月 |
第
三
单
元 |
分数除法 |
1、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
(1)正确计算分数除法式题,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除法计算方法。 |
一、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注意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三、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
13 |
4-7 |
10月
-
11月 |
第
四
单
元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1、使学生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信心。 |
(1)学会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灵活运用学过的解题策略,体会策略价值。 |
一、选择较为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假设的策略及其价值。
二、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促使学生有序。有效地思考。 |
3 |
7-9 |
11月 |
第
五
单
元 |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了解整数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会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 |
(1)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
一、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推广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来。
二、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三、适当安排对比性练习,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 |
6 |
9-12 |
11月
-
12月 |
第
六
单
元 |
百分数 |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百分数,能正确地与小数、分数进行互化。
2、使学生会解答有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能正确地与小数、分数进行互化。 |
一、提供现实的、学生熟悉的学习素材,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
三、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探索空间。
四、把百分数的学习与统计有机结合。 |
17 |
12
-
16 |
12月
-
1月 |
第
七
单
元 |
整理与复习 |
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 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灵活解决问题。 |
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
5 |
16
-
20 |
1月 |
|
|
|
|
|
|
|
|
|
|
|
|
|
|
|
|
|
|